
???日前教育部印發關于《高等學校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》的通知,通知指出:加快碳減排關鍵技術攻關,加快碳零排關鍵技術攻關,加快碳負排關鍵技術攻關。
根據教育部的文件:
碳減排關鍵技術(低碳):圍繞化石能源綠色開發、低碳利用、減污降碳等開展技術創新,重點加強多能互補耦合、低碳建筑材料、低碳工業原料、低含氟原料等源頭減排關鍵技術開發;加強全產業鏈/跨產業低碳技術集成耦合、低碳工業流程再造、重點領域效率提升等過程減排關鍵技術開發;加強減污降碳協同、協同治理與生態循環、二氧化碳捕集/運輸/封存以及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等末端減排關鍵技術開發。
碳零排關鍵技術(零碳):開發新型太陽能、風能、地熱能、海洋能、生物質能、核能等零碳電力技術以及機械能、熱化學、電化學等儲能技術,加強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網、特高壓輸電、新型直流配電、分布式能源等先進能源互聯網技術研究。開發可再生能源/資源制氫、儲氫、運氫和用氫技術以及低品位余熱利用等零碳非電能源技術。開發生物質利用、氨能利用、廢棄物循環利用、非含氟氣體利用、能量回收利用等零碳原料/燃料替代技術。開發鋼鐵、化工、建材、石化、有色等重點行業的零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。



圖4:鋼鐵-化工-氫能一體化網絡集成智能制造?資料來源:東北大學鋼鐵前沿技術研究院,遠東資信整理
三是建筑領域,目前城市碳排放的60%來源于建筑維持功能本身,構建綠色建筑技術體系、發展低碳建筑極其重要,其關鍵是建筑規劃設計、建造、使用、運行、維護、拆除和重新利用全過程的低碳控制優化。如在建造環節,可利用屋頂光伏發電技術,實現自然光和燈光照明有效整合,可通過建造無動力屋頂通風設備,調節風流風速并帶動風機發電;在使用環節,可通過種植屋頂花草建造“綠色屋頂”,不僅可達到降溫效果節省空調電力,還能吸收大氣污染物;在拆除環節,可通過有效回收利用建筑廢棄物,防止發生二次污染。
中國建筑節能協會能耗專委會去年發布的《中國建筑能耗研究報告(2019)》,相關的數據如下:
2017年,建筑能耗9.47億tce,占全國能源消費比重21.11%,預測建筑能耗達峰年份2042年,達峰峰值12.18億噸標準煤;建筑碳排放20.44億噸C02,占全國能源碳排放的19.5%;預測建筑碳排放達峰年份2039年,達峰峰值24.11億噸二氧化碳。
該報告模擬了建筑領域碳達峰的年限和數據,很讓人吃驚!